特斯拉10月在華銷量大跌70%,在汽車的銀十月份僅賣了221輛?當這一條消息出現之后,汽車市場尤其是電動車行業(yè)一片大嘩,連電動車老大都賣不動了,其他品牌會好嗎?
迷惑的銷售量
一個月份內中國市場可以賣出多少臺特斯拉?這原本不是一個問題,但不同聲音的出現卻將其推到了舞臺中央。
11月27日,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相關人士稱,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0月份,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賣出了221輛車,整體銷售額大跌70%。
對于特斯拉這樣正在快速增長的電動車巨頭來說,銷量大幅下滑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根據其官方公布的數據,2017年全年其銷量為101312輛,同比增長1/3。在中國市場上,雖然特斯拉從未公布具體銷售數量,但按照銷售額統(tǒng)計,2017總體銷售數量在2萬輛級別(也有統(tǒng)計稱其銷量為17670輛),平均每月應該在1500輛左右,突然下降到221輛,令人難以置信。
該數字出來之后,一向對外界聲音少予理睬的特斯拉方面立刻進行了駁斥,其發(fā)言人表示該數據“非常不準確,”至于具體數字是多少并未給出答案。按照特斯拉的一貫做法,只公布全年的總銷售收入和銷量,既不會公布某個月的具體數字,也不會公布按照國別劃分的銷量數字。
銷量到底是多少,成了羅生門,但221這個數字很難得到業(yè)內人士的認同?!敖衲暾麄€市場都不好,加上關稅增加,特斯拉在中國銷量下降是肯定的,降到月銷千輛級別是比較靠譜的,221這個數字有零有整,怎么來的讓人疑惑?!辟Y深汽車界人士劉鍇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
新金融觀察記者了解到,公布特斯拉銷量的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是國內乘用車企業(yè)銷售部門之間的一個聯誼機構,其職能主要是乘用車企業(yè)之間相互交流銷售信息,其數字權威性尚待確認。
消退的新鮮感
但特斯拉在華銷售出現壓力,則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其本身也承認,在中國業(yè)務出現一些疲軟。為提振銷量,11月22日,特斯拉宣布將在中國銷售的Model S、Model X電動車的價格下調12%—26%。其中,最便宜的Model S 75D最新指導售價為78.29萬元,較此前的88.76萬元降價約12%;而降幅最大的Model S P100D,目前最新指導售價為109.1萬元,降價約26%。
事實上,包括特斯拉在內,電動車仍然算是新鮮事物,其消費人群也有著鮮明的特征,在第一波消費人群的新鮮感得到滿足之后,如何開拓更加廣泛的大眾化市場才是考驗的真正開始。
“在歐美來說,首先是明星時尚人士最先會消費電動車,這樣既可以第一時間感受到新鮮事物,又可以體現出關心環(huán)保的社會形象;然后其車主的第二個特征就是在特斯拉之前,至少會有一輛以上的傳統(tǒng)汽油車?!?/p>
而在中國市場上,互聯網新貴們則是特斯拉的重要消費群體,年輕、多金、時尚,是這一群體的主要特征。
“降價十萬,也許會對普通汽油車消費群體產生很大促進作用,但是對于互聯網新貴們來說,一般不會在意的。特斯拉真正面對的問題是,隨著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潮勢頭減小,這一群體的規(guī)模正在縮小,特斯拉降價銷售是否會有效果很難說?!眲㈠|分析。
增加的競爭者
對于特斯拉來說,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市場上,靠著“一招鮮吃遍天”的優(yōu)勢曾經一家獨大,但現在局勢出現了變化,隨著以互聯網造車為名義的中國資本開始進入該領域,特斯拉的獨大位置開始受到了挑戰(zhàn)。
國產電動車開始從PPT造車向真金白銀砸技術砸制造之后,也開始對特斯拉產生了一定沖擊。
11月26日,天津某小區(qū)內,宋玉麟將新入手的蔚來ES8電動車停在車位后,引來了其他車主的圍觀。事實上,這款車長超過5米的電動7座SUV車型,還沒上市之前就已經引發(fā)了圍觀。
含著金鑰匙出生,用在蔚來上面一點都不夸張,其最初是在2014年由李斌、劉強東、李想、騰訊、高瓴資本、順為資本等中國新經濟市場上呼風喚雨的頂尖互聯網企業(yè)與企業(yè)家聯合發(fā)起創(chuàng)立,并獲得淡馬錫、百度資本、紅杉、厚樸、聯想集團、華平、TPG、GIC、IDG、愉悅資本等數十家知名機構投資。
創(chuàng)立之后的蔚來開始策馬狂奔,被業(yè)界相當一部分人視為造車新勢力的標桿、“中國版特斯拉”,開始對特斯拉的絕對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戰(zhàn)。直至2018年9月12日,蔚來汽車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電動車赴美上市第一股,然后就是11月27日,蔚來的第一萬輛ES8車下線。
當然,蔚來離特斯拉的位置還很遠,早在10月份,特斯拉Model 3 車型就已經交出了第10萬輛下線的成績單。
但自認為可以向特斯拉發(fā)起挑戰(zhàn)的中國車企名單很長,除了傳統(tǒng)造車企業(yè),小鵬、威馬、愛馳、奇點、電咖、合眾們都在對標特斯拉。
“這種情形和智能手機的歷史類似,一開始只有蘋果,后來國內的手機企業(yè)慢慢起來,我們也希望電動車市場也一樣,經過大浪淘沙,出現國產的華為、小米?!?/p>
(文章來源:新金融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