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市場迎來一片繁榮景象,沐浴在春天里的中國品牌生機勃勃,中國品牌一方面腳踏實地做好產品,另一方面也在市場競合中迎接新模式、新機遇。
2012年兩會期間,壯大實體經濟”的提法被眾多代表委員視為“強國之本”。發(fā)展實體經濟讓國內市場回歸穩(wěn)健運行,眾多企業(yè)投身到實體經濟當中,行業(yè)競賽升級。
這一年,吉利汽車海外銷售上漲,獲得國際行業(yè)標準“通行證”;這一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yè)借倫敦奧運會營銷吸金;這一年,“電商品牌大戰(zhàn)”催生行業(yè)走向“服務+體驗”的新階段。熱鬧的2012年,中國品牌在國內外舞臺上動作頻出。
海外收購密集
“制造大國”如何增強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成為“制造強國”?這是2012年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命題。
龍年一開年,中國企業(yè)開始了一系列密集的并購交易,好一番“龍騰虎躍”。2012年1月,中國企業(yè)在德國完成了最大的一筆收購,三一重工出資3.6億歐元收購了世界混凝土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100%股權。當時,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風趣地用“暗戀18年,結婚是一夕間”來詮釋這一重大跨國并購案。
隨之而來的是:山東重工3.74億歐元獲得全球豪華游艇巨頭意大利法拉帝集團75%的控股權;廣西柳工斥資3.35億元人民幣收購波蘭企業(yè)HSW的工程機械事業(yè)部;國家電網以3.87億歐元收購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25%的股份……海外收購中,對技術、品牌和營銷渠道類企業(yè)的收購密集,這有助于彌補中國制造業(yè)的短板。
確實,掌握核心技術是企業(yè)永續(xù)發(fā)展的生存之本。2012年距離格力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對空調的核心技術進行研發(fā)已經過去了十年。僅過去的一年間,格力的研發(fā)投入就達到了30億元,格力掌舵人董明珠始終堅持“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掌握行業(yè)話語權”這一企業(yè)信條,推動格力成為空調領域的行業(yè)老大。當初想在空調領域分一杯羹的長虹、康佳、TCL等企業(yè),前期雖然投入大量資金,卻在自主創(chuàng)新的研發(fā)競爭中敗下陣來,只能望市場而嘆。
此時,國內車市步入“微增長”時代,吉利汽車卻拿出了海外銷售增長的好成績。吉利2012年的海外銷售量比2011年同期增長200%以上,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黃海濤雄心勃勃地準備下一步進軍歐洲市場,在他看來,雖然歐洲的法規(guī)是全球最嚴苛的,但2011年年底帝豪EC7已經獲得了歐洲四星標準,拿到歐洲市場的通行證。

2012年5月16日,中國體操名將李寧(左)和希臘舉重奧運冠軍皮洛士 •迪 馬斯在倫敦奧運會圣火交接儀式彩排現場排練
中國品牌閃耀倫敦
2012年央視廣告招標會上,青島啤酒、華潤雪花、燕京啤酒和百威英博四大啤酒巨頭砸下了48430萬元重金,最高的雪花啤酒競標額達19645萬元。啤酒促銷與體育賽事關系密切,開蓋有獎、價格比拼、公益活動……在奧運年市場上火爆上演。
2012年的夏天注定是激情四射的,伴隨著泰晤士河畔大本鐘3分鐘長鳴,倫敦奧運會在7月27日盛大開幕。倫敦奧運會成為了各大品牌營銷的賽場。
不難發(fā)現,一眾中國體育品牌在倫敦奧運會上閃亮登場。李寧除了贊助射擊、跳水和兵乓球在內的5支中國隊外,還贊助了包括瑞典及西班牙的奧運代表團、美國跳水隊和阿根廷男籃等外國隊伍;361°在贊助了6支中國國家隊之余,還贊助了包括朝鮮在內的6個國家隊;此外,匹克、鴻星爾克、喬丹體育等也紛紛亮相奧運賽場。
中國制造則幾乎出現在倫敦奧運會的每一個角落。據統(tǒng)計,共有627種奧運特許商品由中國制造,而倫敦奧運會的特許商品中有65%產自中國。不僅如此,很多國家代表隊的服裝都由中國制造。英國的奧運代表團禮服來自中國煙臺,美國的奧運代表團禮服產自中國大連。
在倫敦奧運會后,讓當時的福建匹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景南高興的是,斯洛文尼亞駐中國大使專程參觀了匹克在北京的研發(fā)中心,提出了擴大和延伸合作項目的請求。而與匹克簽約的8位NBA球星,也在奧運會閉幕后展開為期一個月的中國行,球星拉動市場銷量的效果在許景南看來可謂立竿見影。
2012年,眾星云集的奧運營銷讓中國企業(yè)在國際上賺足了關注度,體育品牌的集體發(fā)力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制造”的升級。在國內競爭日趨激烈、市場日漸飽和的情況下,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品牌的重要一步。
電商大戰(zhàn)風起云涌
“不賺錢也要堵截京東。”隨著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一聲令下”,2012年一場“中國電商史上規(guī)模最大、最慘烈、最全面的價格戰(zhàn)”在蘇寧與京東商城之間打響。6月開始,電商促銷活動在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7家電商公司間展開,共投入了58億元火拼夏日家電價格大戰(zhàn)。
8月14日晚,隨著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其實名微博上發(fā)出“0利潤宣言”,保證比競爭對手國美、蘇寧便宜10%以上。蘇寧易購常務副總經理李斌則回應,蘇寧易購包括家電在內的所有產品價格必然低于京東。第二天,作壁上觀的國美也加入價格戰(zhàn)隊伍,“廢話不多說,明天9:00起,國美電器電子商城全線商品價格比京東商城低5%,京東賣一元,國美就賣九毛五”。“貼身肉搏”幾天后,消費者也看出了門道,所謂“價格戰(zhàn)”不過是一場成功的低成本營銷活動。
2012年電商大戰(zhàn)風起云涌,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加入其中。6月1日,以快遞起家的順豐旗下購物網站“順豐優(yōu)選”正式上線運營,這是繼宅急送推出E購網站平臺、中國郵政與TOM集團合資建設B2C購物平臺之后,快遞行業(yè)進軍電商的又一大手筆。
同樣看到電商機遇的騰訊在5月8日宣布投入10億美元獨立運營和發(fā)展電子商務業(yè)務。在騰訊電商控股公司CEO吳宵光看來,電子商務是下一波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重大產業(yè)機遇,在未來5年,這將是一個2萬億元規(guī)模的市場,它將深刻改變傳統(tǒng)商業(yè)的格局。
從2012年開始,“電商品牌大戰(zhàn)”逐漸由價格競爭轉向“服務+體驗”的比拼。未來,誰能抓住這個機遇,誰就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這一年,中國品牌在企業(yè)運作和把脈市場走向上更加成熟,也更加清晰。
這一年,國際國內品牌競合熱鬧非凡,可謂春光大好。
(編輯/呂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