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長樂林場西山林區(qū)里,樹木蒼翠,松林高大挺拔?;馃岬年柟庀?,20多米高的松樹枝繁葉茂。
“在林場這么多年,看著樹從小苗慢慢長大,感覺它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剛從林地回來的技術員蔣玉龍說,一轉眼,他在長樂林場做林木育種工作已快30年。
1983年,中學畢業(yè)的蔣玉龍追隨父親的腳步進入長樂林場工作,“那時候人少,既要造林護林,又要除草施肥,啥都管呢!”從1994年開始,調到西山林區(qū)的蔣玉龍成了一名技術員,開始參與良種培育工作。
蔣玉龍從最簡單的翻地開始學起,再后來,從扦插到嫁接,從方法到技巧,蔣玉龍跟著前輩們學,把要點記在筆記本上,一有空就拿出來反復溫習。
學會了育種,蔣玉龍并沒有停下腳步。讓小樹苗茁壯成長,病蟲害防治同樣關鍵。殺蟲藥用多少最合適?什么時間噴灑效果最好?寒來暑往,苗圃里總能看到蔣玉龍來回巡視的身影。現(xiàn)在,他已總結出一套自己的“防治寶典”。
“病蟲害每個季節(jié)都有,有的蟲子禍害根系,有的蟲子專吃葉子,防治的前提是提早發(fā)現(xiàn),一看到就得行動。”結合專家指導,蔣玉龍帶動開展高頻常態(tài)化巡視檢查,讓林場的松樹病蟲害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發(fā)病率明顯下降。
林場“創(chuàng)新之星”“技術先鋒”……蔣玉龍收獲了沉甸甸的榮譽。如今,已過林場退休年齡的他,又被返聘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上,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每天清晨,這位皮膚黝黑、略帶白發(fā)的技術員,總會準時出現(xiàn)在苗圃里。
“一輩子就是喜歡和樹苗打交道,咱只要干得動,就不打算休息。”手拿穗條的蔣玉龍,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